10月9日14时36分,从北京西开往成都东的G89次高铁列车缓缓到站,身着陆军军装的官兵依次下车,他们挂着阅兵纪念章、身披“光荣受阅”绶带,上下乘客无不投以崇敬的目光。随后,成都东站西广场战鼓雷鸣,欢迎他们受阅凯旋。

受阅官兵出站后参加欢迎仪式
这些参阅官兵均来自西部战区陆军第77集团军,他们以336人强大阵容出征,292人组建特战装备方队,31人参加陆军徒步方队,还有战旗方队、文职人员方队联合军乐团等参阅人员,在大阅兵前辛苦训练了近8个月。
其中,特战装备方队多次被评为训练优胜单位,他们带回了3块奖牌、11面锦旗。装备方队指挥部表彰了1名二等功,方队本级表彰了9名三等功。10名立功人员包括优秀驾驶员、优秀乘载员、优秀教练员、优秀保障员、优秀参谋、优秀方队指挥员、先进保障队员……
首次亮相 装备中的“小可爱”

在军队改革转型后的首次阅兵中,展示的装备型号之多,新型装备的数量之多,都创造了我军阅兵史上多个第一。

特战装备方队出场装备数量为历次阅兵方队之最。特战精英们装上了“风火轮”、插上了“钢翅膀”。他们驾驭的新型特战装备首次亮相,非常吸引眼球。
攻防一体的全地形作战车被誉为“山猫”,油电混合动力,由以往的8轮改为6轮,体积更小、速度更快、续航更久。“山猫”能够实现低噪音静默行驶和水陆两栖机动,即使在高原、丛林、沙漠、雪地、沼泽等复杂环境下,也能实现快速机动,能够全天候、全地域完成机动作战任务。它还可以通过直升机搭载完成空中快速部署、兵力兵器远程投送,实现立体突破、蛙跳突击、超越打击的作战目的。

空中突击旋翼机更加小巧玲珑,被网友们称为“小可爱”。主要在中近程范围内,以低空或超低空飞行方式输送特战人员,执行特种作战空中机动隐蔽渗透,犹如神兵天降,使部队实现了由地面向空中、从区域作战到全域作战的跨越。新一代单兵综合系统,大大提升了特战队员的协同作战能力,让“孤胆英雄”变身“体系战士”。
竞争激烈 先后淘汰190人
“向右——看!”,激扬雄壮的阅兵曲响起,特战装备方队官兵挺胸抬头,胸膛里装满了自豪,眼睛里充满了忠诚。

欢迎仪式上为受阅官兵献花
车速2.7米/秒、方向盘转向误差不超过1厘米,敬礼摆头为40度、仰头10度……坚持做到单装单排面分秒不误、毫厘不差、动作成型,方队整体训练整齐划一、协调一致、行进稳定。
为了练好敬礼,官兵每天至少摆头100余次;为了确保分秒不差,驾驶员在驾驶室一坐就是一天;为了保证车辆不出故障,修理工常常忙到深夜……
加拿大预测
一次酷暑训练,一只蜻蜓“冒着”高温热浪停在战士的钢枪上。6个小时里,战士纹丝不动,蜻蜓却在枪管上不知不觉倒下了。
“当第一次听到要站6个小时的时候,心里感觉哇凉哇凉的。最想不到的是教练员居然让我们在砖上站立,头上还顶着一碗水,决不允许掉下来和把水倒出来,否则立刻到预备队员里面去。但我的性格就是不服输”,参阅人员牛牧原说。
“换人!”训练攻坚阶段,就有一名队员因为在训练中接二连三出错,被方队领导现场果断撤了下来,换上了表现优异的替补队员。从组建到正式亮相,方队一共淘汰了190人,淘汰率达45%。

“在离受阅还剩11天的时候,原本是预备队员的我逆袭了!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,我在晋级赛中胜出了。”竞争是残酷的,但对于邢虎这样的受阅人员来说又是幸运的。
而“枪带疤”,是挂枪受阅官兵肩上的伤疤,也是他们的别样军功章。这疤好了结痂,汗流浃背又会溃烂;等痂结好了,雨水浸泡后又溃烂,如此循环往复,直到阅兵结束。
幕后英雄 把火锅带进阅兵村
幕后英雄同样光荣,在阅兵方队的背后,还有修理工、炊事员、机关干部等数十名保障人员。虽然没有出场出镜,但他们同样是特战装备方队光荣的一员,阅兵纪念章也有他们的一份。

阅兵训练节奏快、强度高、消耗大,对饮食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凌晨4时,北京的天尚未亮,在阅兵训练基地,炊事班已经在厨房为受阅官兵准备早餐。不到两小时,一顿营养丰盛的早餐就摆上了餐桌。炊事员杨宗仟告诉记者,光是早餐就准备了馒头、包子、炒饭、面条、小米粥、炒青菜,还有牛奶、鸡蛋,每天都不重样,兼顾各地域官兵不同口味,让大家吃饱吃好。

“我们炊事员都是从集团军范围内挑选出来的中高级厨师,人人都有拿手菜”,炊事班长文中泽介绍说,自6月下旬进驻阅兵训练基地后,集团军先后从部队挑选了16名“大厨”,组建特战装备方队炊事班,他们人均从业超过8年,许多人曾在各类炊事比武中摘金夺银。
由于集团军驻守川渝腹地,麻辣鲜香的火锅是官兵日常生活最爱。为了充分照顾官兵饮食习惯,炊事班把原汁原味的川味火锅带进阅兵村。底料是火锅的灵魂,辣椒、花椒、郫县豆瓣等主要原材料都来自川渝,4个小时的精心熬制让每种食材香味发挥到极致。一周一次原汁原味的火锅宴,总能让参阅官兵感受到家乡的味道。
彭小明 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摄影记者 王勤
编辑 刘宇鹏
